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外国专家幡然醒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远超表面,但并不是取代美元 每日观察

时间:2023-06-30 04:09:35来源 : 王雨田观察

近年来,美国将SWIFT国际银行结算系统“武器化”,作为制裁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家的工具,引起了中国的警惕,中国在近些年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同时构建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当然,CIPS在很多跨境交易场景下还是会依赖SWIFT。这使得美国掌握人民币的交易数据轻而易举。


(资料图)

现在,世界媒体普遍认为,由于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贸易国和全球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美国一直在用一些统计数据安慰自己,称人民币距离挑战美元霸权的地位还差得远。

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据是,根据SWIFT系统在2022年12月的统计,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占比不到1.5%,略高于以澳元计价的交易,低于以瑞士法郎计价的交易。这使得人民币在所有参与国际交易的货币中排在第七位,而美元仍然位于统治地位,占总交易额的近48%。

但是并不是所有海外媒体都同意这个结论。《亚洲时报》在近日发表了澳大利亚智库“东亚论坛”的一篇文章,指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远远超过了表面上的水平,用人民币在SWIFT系统跨境支付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衡量,可能无法公平反映出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真实使用情况。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并非所有跨境交易都使用SWIFT系统。澳新银行中国研究团队的估计表明,使用中国自己的CIPS系统结算的交易中,有约20%不使用SWIFT系统。而CIPS本身在2021年的结算量增长了75%,达到约8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万亿美元。

其次,跨境支付市场的总规模——每年约170万亿美元——大约是世界商品出口额22万亿美元的八倍。如果假设绝大多数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是与贸易有关的,而不是与资产有关的,那么可能有大约5-7%的世界贸易已经在以人民币计价。当然这种估计需要谨慎对待,不一定准确。

实际上,即便如此,澳洲的专家也低估了人民币。根据中国国家金融管理局数据,2023年5月,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份额达到了49.6%的历史高点,超过了美元与欧元。除非认为中国的贸易量只占全世界3%,否则无论如何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民币的使用量被大大低估了。

中国在最近两年加大了与一些国家的货币互换水平,并且与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达成了人民币结算双边贸易的协议,一些国家也开始在非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比如巴基斯坦不久前就和俄罗斯达成了使用人民币来购买石油的协议。中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除了开发了CIPS系统以外,从2020年还开始试验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网络,支付宝和腾讯支付现在也在一些国家被广泛使用。因此,光靠swift是无法准确估计人民币的交易量的。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然坚持以美元为中心,有几个标志:首先中国仍然坚持汇率目标政策,需要大量的美元储备,这在推动人民币更多地在国际上使用时是有问题的;其次,中国尚未放开资本项目,使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而这是建立储备货币地位的先决条件;第三,中国也没有表现出通过经常账户赤字成为人民币净供应国的意愿,而是倾向于通过货币互换安排将人民币贷款给其他央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世界各国通常是通过贸易来赚取外汇,以偿还其外币计价的债务,而通过贸易赚取人民币来偿还以美元计价的债务是存在风险的。世界上大多数外债是以美元计价,很少以人民币计价。

因此人民币距离成为美元的竞争对手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中国也无意让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因为那样就必须成为贸易逆差国,美国经历的制造业空心化,中国也必然会经历。中国好不容易建立的全体系制造业也将逐渐解体。不过,对于资源型国家中推广人民币,我们是没有压力的。因为我们本来就对他们逆差,推广人民币对我们的商品成本不会带来负作用。

实际上美元霸权的核心是美国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如果中国利用人民币贸易把资源国跟自己这个世界工厂绑定在一起。那么商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就会落入中国的掌控。到时候,商品的价格,就不会是美国说了算了。这样,中国用美元贸易也没什么问题。毕竟,美元的信用总比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货币要好得多。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